Header Ads

電影藝術(插圖第8版)- 邊看邊寫





大概看電影的過程與對美食的憧憬一樣。我常常憂慮明天中午吃什麼,這是我一天中想的最多的事情,也許是因為無聊,或是生活中缺乏有激情的事讓我想。
想到了一個好吃的,鐵板牛肉飯,美味多汁的牛肉下面墊了一層底部被加熱成鍋巴狀的米飯,再在米飯當頭澆一層醬油。憑著以往吃鐵板牛肉飯的經驗,我想像著它的美味。憧憬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中午終於吃到了它。卻因為太過飢餓或是著急,大口吞嚥,以致忘記細細品嚐它的滋味,可還是熟悉的味道,這味道不就是早刻記在我腦中的味道嗎?還需多嘗出點什麼。

看電影的過程大抵如此,前期反反复复的期待,會被正式入場後相對短暫的觀看時間沖淡激動的心情嗎?所以電影不能只看一遍。

如果能把這種感覺融入電影創作中,電影中的期待和電影中真正得到後被沖淡的激情。很多愛情片都是這麼演的吧。P97 2015.5.28


為了迎接今年上影節山下敦弘導演的《味園universe》和吉田大八導演的《紙之月》,我決定把《不求上進的玉子》和《聽說桐島要退部》翻出來再看一遍。其實,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把豆瓣電影上的評論翻出來看。每次看完一部電影去標記它,我只會留下評語和星星,不會特意去看影評,因為那會破壞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特別當我很喜歡這部片子時。當一年後再把評論翻出來看,心情是五味雜陳的。這兩部片子在豆瓣評分都不高,而我卻很喜歡。翻大家都短評,發現一個事實是,當一部電影感動了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喜歡它得不得了,當看了一部電影無感甚至覺得它冒犯了我的價值觀時,會非常的嗤之以鼻。看電影就像一見鍾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在作祟,大多數時候看第一遍不喜歡,就不可能發生以後會喜歡,或者被別人說服了才喜歡。簡而言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喜歡哪一種電影,喜歡哪一位導演。看過多少部片子,看過多少部經典的片子。不應該被用來作為評價一個影迷高低的標準。一個影迷即使看過很少的片子,但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電影類型,自己喜歡的導演,他就能自我滿足,沒有必要為了成為更高級的影迷,去硬著頭皮看經典的片子或者深奧的片子。有這種需求,不過是一個影迷自我修養進階的需求,你可以慢慢來,不必一蹴而就。影迷需要的是保留對電影的初心,能源源不斷發現自己喜歡的電影,喜歡的導演,喜歡的電影人即可。

有人把山下敦弘導演的《不求上進的玉子》與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晚春》相比。但是山下導演說,小津,黑澤明,溝口健二的作品他看過的加起來不到十部,自己還是受美國電影影響較深些。讓我不禁感嘆,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和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很有差距呀。我一直認為我無法創作出自己喜歡的那樣的作品。究竟我們能創作出來的東西代表了我們自身,代表了生養我們的山水土地,鄉親父老,代表了我們與生俱來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我們喜歡的東西,或許是我們恰恰缺失又永遠學不來的,所以要去熱愛去嚮往,但我們骨子裡卻是另一個樣。山下導演到底還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啊。而能讓我們駕輕就熟的東西恰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同時,聽山下導演這麼一說,我鬆了口氣,沒必要為了去追求成為一個更高級更全面的影迷去看自己不熱愛不懂的東西,反過來也是浪費時間糟蹋作品。2015.5.29一個濕嗒嗒的周五有感而發


如果想學如何創作電影,也許反复看某部片子比看電影書更有效,當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去“看”片子。如,我想學寫劇本,我看電影的時候會把注意力放在故事如何被結構,發生了哪些讓我意想不到的轉折,台詞怎麼寫出來流暢,如何通過敘述塑造一個角色的性格,而不是讓故事和角色都流於表淺。我現在在努力干的一件事是,少寫台詞,寫台詞要流暢,不要文藝腔的念白,不要說教。2015.6.1


P148
當代電影目前均以極簡、高概念的前提來形成風格,因為集中告訴的動作軟化了因果關係,也犧牲了人物心理描述。商品化及通過其他媒體的發行宣傳,也分割了敘事。
所以嘛,現在的電視劇比電影更尊重故事,更會講故事,電視劇講故事的手法不過是經典好萊塢的那套,現在我們仍然能看得津津有味。我能被打動的只能是故事,而不是畫面。

Source: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83478/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