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誠實的手藝 - 編輯手記



一年多前,Kevin對我說,你關註生活美學,應該去看看《生活》雜誌 ​​上美帆採訪日本手藝人的文章。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美帆,帶著強烈的好奇心。

美帆曾是日本版《Esquire》雜誌 ​​的副總編,出於對中國的喜愛,現在她作為一名自由撰稿人為國內多家媒體供稿,同時被《生活》雜誌 ​​聘為特約編輯,訪遍日本各地,持續進行著手工藝專題的採訪。這本書正是這些高質量的專訪結集。

美帆早年在上海留過學,她的中文得體而流利。但為求準確,她堅持用母語撰稿。自身謙遜溫和的性格和專業的素養,讓你很難在美帆的敘述中看到情緒性的表達,“我”很少跳出來,取而代之的是對工藝的紮實介紹和匠人生活的忠實記錄。唯一一次袒露自己的態度,是在本書的後記裡。美帆這樣寫道:

“互聯網的時代讓我們身體的感覺在各個方面被不斷削弱的同時,反而讓人更想要回到那個生活所需之物都依賴雙手製作的時代,那個身體、生活和物品更緊密聯繫的時代。可以說,我們對手作之物的偏愛來自一種本能,因我們不希望丟失那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記憶……當我們想要重拾傳統,必須要感謝那些在繼承和保留傳統文化第一線的手藝人們,是他們將那些帶有泥土氣息的茶碗、蘊含木紋肌理的盤子、能讓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紙張,以及彷彿聽得見敲打金屬之音的器皿帶入了我們的生活。”

《誠實的手藝》是美帆專為中國讀者而寫。手藝人身上大多有這樣的氣質:拙於言詞也不愛誇誇其談,他們更慣於用手發聲,以作品說話。也正因於此,手藝人不免有孤高避世的特質。但當對方聽說美帆是受中國雜誌的委託前來探訪,都非常友好地接待了她。他們崇敬中國文化,也欣慰有中國的年輕人願意了解日本的手工藝,並表示,中國在文化上像日本的哥哥,根是一樣的。另一方面,美帆作為日本人的身份,也更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從而能更深入地與他們溝通。這些優勢看似微不足道,其實最難能可貴,也是這本書與市場上其他日本手藝類圖書的最大區別。

美帆很喜歡中國,她自己也很難解釋其中原因。中文讓她覺得親切,“雖然我的中文還不夠好,但我說中文和說英文的感覺完全不同。說中文的時候,我不覺得是在說外語。”美帆是連接中日文化的一座不可多得的橋樑,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過日本匠人文化和他們日常的可貴路徑。

當然還要感謝《生活》雜誌 ​​,是他們提供了最初的平台,讓這些探訪成為可能,故事得以被講述。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喧囂都市之外的這些安靜造物的人。

比如二十多年前從東京搬入熊野深山,將鬆煙墨以古法復興的堀池雅夫先生。他是日本目前唯一一位製作松菸墨的人。因為沒有繼承人,也可能是最後一位了。這項技術繁雜而耗費年歲,他卻把自己浸潤在一片寂然裡,孤身一人探索著古老工藝的複興之路。

又比如封面上這雙因勞作而蒼老的手,來自沖繩一位九十多歲的製作芭蕉布的“人間國寶”奶奶。在討論封面設計的最初,我們就堅定封面要出現“手”的元素,因為手藝之誠實,必定是源自造物的那雙手。當美帆給我們看這張未被收錄在書裡的照片時,我們一致被它的美觸動了。只有被真實的生活潤澤過,才會讓蒼老也美得如此熠熠生輝。《生活》的夏楠告訴了我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日本的農村,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就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她的權威性越強,這個家族就越穩定。而手工藝就是從農村地區發展起來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從年輕一代手藝人對傳統的顛覆與革新上,看到了手藝的活力與未來。書裡有一章“手藝的新生”,介紹了京都的“GO ON”團隊的成員,他們由百年老舖的新生代組成,將傳統手藝與現代生活結合,並積極與國際品牌合作,為傳統創造新的可能。這些案例帶來希望,於我們也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製作這本書的過程,無疑也是一次手藝活:將雜誌文章重新編排設計,統一措辭,完善表達,更新照片,確定書名、打磨封面——每一個細節的磨合都是在讓這本書不斷地成為一件帶著善心的“善良品”(黃永松語)。同為編輯,美帆的專業和敬業讓我欽佩。但印象最深的,是她在成就下依然保有著謙遜而善解人意的姿態,以及極強的分寸感。在與深澤直人的訪談中,她以自己只是“採訪者”而非“對談人”為由,執意隱去自己的名字。甚至在封面的設計上,也要求盡量淡化她的標籤。記得一年前第一次與美帆和《生活》團隊探討這本書的構想時,我們將它暫定為“美帆的手藝現場”,希望為她打造個人品牌,美帆當場表示自己出現在書名上很“不好意思”,也並不想出名。(其後書名經過多次反复,這個名字卻作為我們微信討論的群名沿用至今。)但當我以宣傳的名義希望她接受視頻拍攝時,為人低調的她卻欣然答應了。美帆總是淡化她自己,首先為他人考慮,這很可貴,非常打動我。

還有一個細節,在討論文案的時候,我們原想用民藝大師柳宗悅的一句話作為引語:“好的手藝當具有謙遜之美,並具有誠實之德。誠實之性和堅固之質,才能保持工藝之美。”一向溫和的美帆在這時表現出少有的堅決,她在微信裡給我們寫下長長的留言:

“其實我很喜歡柳宗悅,但還是過去的人。讚揚過去的大師,過去的藝術工藝品是很簡單的,但我一直覺得,現在,我們的時代也存在很多不亞於過去的偉人。很多人以為過去的人很厲害,可能有些部分是對的,但很多人不太考慮從一百兩百五百年以後的人看,我們也都是過去的人,那現在這個時代也肯定存在和唐代、宋代的文人一樣有才華的藝術家,擁有和五百年以前的名人同樣的技術美感的手藝人。提到傳統手藝這種東西時我們常常說“以前的東西很好,還是那個時代的東西我們比不上”,這是不對的。我們的眼前有很多很有價值的,五百年以後的人也肯定讚揚的東西。我在這本書裡要說的也是這個事情。”

這段話當即打動,並說服了所有人。

一如書名,以及封面上這雙勞作的手,這本樸素而安靜的書,講述的是一件古老的事。手藝與快速變化並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或許是因它經過了沉澱,它的豐盈源於自身,帶著恆久安詳的氣質,所以可靠而值得信任。

美物抵心,美好的人和文字也是。識萬物而思考,勁道才綿長可靠。

Source: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941891/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