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與哲學家 - 東西方比較哲學研究索引
我看了陸譯本,也看了賴譯本,陸作為譯者,對佛教尤其是藏傳系統似乎不太了解
(也許是針對一些名詞的曲筆?那可真的誤會大了),加上刪節很多,讀起來有些莫名其妙,還有就是中文翻譯者的一個通病,中國話外國說法,句式繁複,要看懂都要主謂賓分析一下,我希望翻譯家們多去讀讀黃仁宇,看看人家如何自己翻譯自己,也希望大家多讀點古文,讓書寫的句子簡短一些,讓中國人能看得懂。
談談讀後感: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老哲學家真是西方哲學達人,幾乎所有他兒子敘述的佛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老人家都在西方哲學和心理學體系裡找到了相關、相似或相同的說法,斯多葛派、柏拉圖、斯賓諾莎等等,不止羅列一番,而且脈絡清楚,甚至西方哲學之所以與心靈實修分道揚鑣,從而與東方古教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其背後的更深層原因,都有所涉獵,所以我跟朋友推薦說,如果有人要做東西方比較哲學研究,這本書大可做索引。
看這本書第二個感覺,讓我非常驚訝和遺憾,尚‧方思華‧何維爾(賴譯本,大概台灣這麼翻譯的)讓.弗朗索瓦.勒維爾(陸譯本,大陸譯法),對話時應該90多歲了,研究了一輩子哲學,對西方哲學體系如數家珍,信手拈來,然而,對東方哲學卻如此陌生,我很懷疑,老爺子在對話之前是否試圖去了解過過東方,哪怕看過一本東方哲學教科書,也不至於對兒子的敘述如此陌生,可以做個反方向的對比,中國任何院校東方哲學本科畢業的學生,不可能不知道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如果是教授東方哲學的教授,那麼就一直到什麼康德、馬克思乃至近現代的西方哲學著作,都要通讀過。所以西方看東方,與東方看西方,是完全不同的,書中父子對話的視角,基本是西方人的,有些獵奇,有些包容,有些讚歎,但基本上是:我知道了。
我見很多人欽佩兒子出家的勇氣和決絕,站在世俗角度,這種於心不忍和換了我卻做不到的比量,是可以理解的,試想,一個人有名爹名媽,處在名師指點的蓬勃發展學科,本人天資又不錯,有可以預見的遠大前程,誰會料到30來歲就當了和尚,N年後還回來攛掇親媽做了尼姑,據說還是光榮的法蘭西第一個比丘尼,在我們老百姓眼裡,尤其是當爹的眼裡,這孩子就該掐死,不該生不該養,好在老勒維爾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以法蘭西院士之身並以老邁之軀來到尼泊爾,與這個孽種兒子展開這樣的對話,且對話中沒有任何的抱怨,全程理智客觀,寬容而有好奇心,確是修養到家,關於這一點,任何溢美之詞都不為過。
我前面說的第二點感受,好像是覺得老哲學家很傲慢,不屑於了解東方的思想,恰恰相反,我覺得驚訝的恰恰是,以這樣客觀理智的大家,他有這樣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沒有任何信仰或理論上的界限,他在那個學科之內,而居然知之甚少,只能說明一件事,他們的話語體系裡,不包括東方。
Source:https://book.douban.com/review/2455812/